您好!欢迎来到新银沙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登录 登录

新银沙

★★★★★平安湛江!--新银沙全力打造全新的湛江高端服务窗口,建立湛江智慧城市生活三层架构。提供企业、单位、农商户建立对外宣传平台网页,集微信小程序,公众号为一体,助建立独立平台,对外宣传推广,提供交易保障!提供最先进的网信化服务,集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式服务!让湛江更好展现新时代大数据服务!为湛江促进区域行业向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发展!---新银沙xinyinsha.com --湛江新银沙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平台登录!湛江地区最专业的生活门户服务平台!集城市资讯 直播 点播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商城 店铺 分销 秒杀 拼团 新零售 O2O线上下结合 商圈 分类信息 房产 活动 相亲 交友 婚恋 问答 预约 装修 招聘 微信红包 找工作 找房子 网上逛街 找优惠 上门服务 装修 招聘 二手车 培训为一体!扫二维码进驻体验全新的人工智能区块链式智能服务平台!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新银沙湛江本地人的生活服务平台!新银沙以原湛江碧海银沙为载体,推出全新的湛江生活门户服务平台,以整合湛江区域资讯、分享生活、便民服务为一体的城市化客户端,持续整合本地生活、旅游、房产、人才、娱乐、交友 相亲 婚恋等服务为一体,以云平台、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为您提供全面的贴心服务!!

湛江:农田标准高种地底气足

2019-05-21| 发布者:站长| 查看:1523413| 评论:0| 收藏

图为雷州东西洋水稻丰收的景象。

编者按:近年来,各地通过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升了农田质量、产能和农民人均收入。日前,记者赴广东粮食生产大市湛江市,探访当地如何将高标准农田与高水平利用结合,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扎根在广袤田畴。

一望无垠的22万亩稻田绿意葱茏,绿油油的禾苗长势喜人,这里不是东北平原,而是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半岛——广东省湛江市雷州东西洋,广东水稻集中连片种植面积最大的耕地,有“广东第一田”“粤西粮仓”之称。如果没来过,可能很难想象在这里能看到20多万亩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

广东人多地少,要保障粮食供给、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挖掘粮食产能。近年来,农业大市湛江更是成为广东农业转型升级的代表,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础,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农民种地的积极性被大大调动起来。2018年,湛江粮食总产量146.76万吨,增长3.8%,粮食安全责任考核获广东省优秀,实现农业总产值788亿元,增长5.5%。

抗旱不光靠打井有井的地方就有滴喷灌

地处中国大陆最南端的湛江市,终年受海洋性季风气候调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温度23℃。全市耕地面积700.45万亩,在广东各市中面积最大,发展农业条件可谓得天独厚。但湛江农业发展却有一个最大的瓶颈——缺水。

湿润多雨的广东也会缺水?

“虽然从绝对数量上来看湛江不缺水,但对于农业发展来说,时空性缺水还很严重。”湛江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吴景强回答了记者的疑问。从时间上看,当地降水主要集中在台风季来临的七、八、九三个月份,但台风降水留不住,农作物播种生长的冬春季节降水量很少,有时还会发生冬春连旱;从空间上看,西部的徐闻和雷州耕地比较肥沃,但也是比较缺水的地区,给农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要发展农业生产,首先就要破解水的问题。仅2018年,湛江市就完成重点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3宗,恢复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4万亩。

每年三四月份,是湛江市徐闻县菠萝采收的季节,走在田间地头,空气里都隐隐地飘着菠萝的甜香。从1926年引进推广,徐闻县菠萝种植历史已有百年,全国超过一半的菠萝产量来自徐闻。“菠萝的生育期有18个月,期间如果不能保障及时灌溉,不仅产量降低,上市时间也会受影响,农民的效益会大打折扣。”广东农垦红星农场党委书记欧阳帅告诉记者。红星农场种植菠萝2.2万亩,近年来结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不仅打了33口抗旱水井,更在项目区内架设了喷灌管道,铺上了节水地膜。“有了及时灌溉,菠萝生长周期最多可以缩短2-3个月,产量提高30%以上,实现了种植收益的最大化。”

“徐闻虽然土地肥沃,但十年九旱。为此我们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打井抗旱。”徐闻县副县长李逸告诉记者。水井滋润了干旱的耕地,然而如果还是采取大水漫灌的粗放发展方式,可能会导致过度抽取地下水的恶果。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提高灌溉效率。

“地下水弥足珍贵,一点一滴都不能浪费。我们学习和推广以色列的节水灌溉,使有井的地方就有滴喷灌。”李逸介绍,2017、2018年徐闻县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新增节水能力4.08万立方米,灌溉面积3.4万亩,受益人口2.51万人。不仅有效解决了干旱缺水的问题,还改善了灌溉条件和农田小气候,提高了土地生产力。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得到扭转,项目区内3.4万亩耕地实现旱涝保收,灌溉保证率由46%提高到90%。目前全县每年菠萝种植面积35万亩,总产量约60万吨,产值12亿元。

路通了才有财一家人经营几百亩没问题

在雷州东西洋,南兴镇麻廉村种粮大户庄为银流转了1.6万亩土地种植水稻,是东西洋种粮面积最大的农民。规模种植的底气从何而来?庄为银直言:“如果没有高标准农田改造,我种100亩地都种不完,更何况1万多亩。”

农田成方连块,机耕道平整宽敞,灌排渠纵横畅通,高质量的农田让规模经营在东西洋蔚然成风。“目前这里的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95%,病虫害防治、收获等环节基本实现了全部机械化。土地条件好,一户人家经营几百亩地没问题。我们发放适度规模经营补贴都是以100亩为最低标准。”雷州市农业农村局吴世雄介绍。

然而过去可不是这样。“道路不通,农业机械进不去,耕种收都要靠人力。水稻熟了又运不出来,要雇人抬出来,无形增加了很多成本。”对比今昔,庄为银不由感叹,“财路财路,没有路哪有财。”2013年,东西洋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开始实施,2014年他就扩大了种植面积,2015年又成立了农机合作社,目前拥有植保机、松耕机、播种机、施肥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100多台,社员200多人。不仅负责合作社社员的水稻耕种收,还为有需求的农民提供机械化服务。

“只有专业化、规模化、机械化,种粮才能实现降本提效,农民才有钱赚,更好地发展粮食生产。”庄为银这样总结自己十多年的种粮经验。2018年,他的1.6万亩水稻平均亩产800-1000斤,分到纯利润六七十万元。

同在东西洋种粮,松竹镇东园村农民王战东流转土地面积虽然没有这么大,却和庄为银有同样的感受:“有了高标准农田,我们种粮越来越有赚头。”他举了个例子,“过去引水灌溉都是从土沟里走,不少水都渗下去了,浪费了很多,水流也慢。现在有了水泥修成的灌排渠,灌溉时间节约了一半,省水又省电。成本降下来,收入自然就高了。”因为承包的700多亩地靠近水库,灌溉条件更好,去年王战东水稻的平均亩产超过了1000斤,纯收入120万元。

设施配套降风险农民更轻松种地效益高

通过农田基础设施的配套和改善,农民种田更轻松,收益更高,生产积极性也被激发出来。

虽然才是四月,但湛江已是烈日炎炎。在雷州市遂溪县建新镇的1000亩火龙果种植基地,通过一条条喷灌管道,清水直接浇灌到火龙果根部,润泽着暴晒下的土地。

“这是我们从2017年开始实施的农业节水项目,至今已投资6194万元,覆盖3.6万亩耕地。每亩可实现节水400多立方米,结合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这1000亩火龙果每年就能节约成本40多万元。”遂溪县水务局局长陈开林告诉记者。

虽然现在火龙果还没到盛果期,但据基地负责人周唐生介绍,现在火龙果亩产3000斤左右,每亩纯收入可达1万元。而三年后进入盛果期,亩产值可以达到1.8万元。“有了节水项目的配套,我们的生产成本降低了不少,效率大大提高。”过去大水漫灌时,每次浇水都要大量劳力日夜守护在渠道上放水灌溉或挑水淋灌,现在一个人就能轻松管理几十亩地。

一项项农业基础设施的完善,让农业生产更有效益,农民增收更有盼头。

在位于遂溪县岭北镇的广东北部湾农产品流通综合示范园区,预冷库容3.5万立方米的冷链物流系统,为湛江特色的岭南水果、蔬菜、水产品等农作物提供了存储保鲜和流通区域,农产品年流通量能力300万吨,成为出口农产品、供港澳蔬菜和“南菜北运”的重要供应基地。

以前一到水稻丰收时节,东西洋农民往往要从早忙到晚,白天收割稻谷、谷场脱粒后,晚上还要找地方晾晒,否则气候潮湿稻谷容易发霉,这也让规模种植的效益很难保证。随着雷州市30万吨稻米烘干仓储扩建项目的实施,这些问题成了“老黄历”。在项目实施方广东源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十多台水稻烘干设备整齐排列。“这些设备可满足每天3500亩的稻田收晒需要,遇到灾害天气,可完成每天1万亩稻谷抢收任务。”公司相关负责人黎石青介绍,有了烘干设备,不仅能降低种粮大户的生产风险,还可以实现稻谷收晒环节“不沾地”“不沾手”,减少收晒带来的“二次污染”,切实提高了稻米品质。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全部评论(0)

便民电话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