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2日,遂溪县城月镇前进学校开展交通安全、防溺水安全教育专题会。
一个红色键按下去,就能直通湛江市公安局110平台,平台立马呈现事发学校地址、联系人等信息,同时根据报警人提供的信息,自动形成报警信息,发送到学校附近的派出所,民警火速赶往学校处理险情。
这一幕,是湛江在广大学校建成“一键报警装置”的生动体现,也是湛江为确保未成年学生生命安全,推进校园人防、物防、技防建设的切实举措。
未成年人保护是一项关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持久性工程。近年来,全市教育系统认真贯彻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履行政府保护及学校保护职责,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保护网络,促进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湛江市教育系统将加强综合保护力度,强化部门协同,提升校园安全防范水平,以如履薄冰的态度、精益求精的作风、严而又严的措施守牢安全底线,确保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2020年7月30日,由湛江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旅体局、市教育局主办在湛江市第七中学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湛江粤剧团表演粤剧《帝女花》选段。
生命至上 “四化治理”守护未成年学生
截止目前,全市绝大部分中小学和幼儿园完成一键报警安装、测试工作。湛江各学校已实现视频监控安装全覆盖,并以“雪亮工程”为契机,推动学校门口、周边等重点部位纳入治安监控范围,逐步实现与公安部门联网。
湛江向社会公布全市4938处溺水隐患点信息,指导各级政府、部门和学校做好防学生溺水工作。加快推进校园人防、物防、技防建设,联合公安部门积极推进保安员队伍、一键报警装置、视频监控系统和重点学校人员来访登记系统建设。
一键报警装置,是湛江有序推进“精细化治理”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守护未成年学生的生命安全,湛江在“精细化治理”的同时,还推进协同化治理、智能化治理、常态化治理。
协同化治理。为克服治理碎片化、部门化,湛江市教育局主动转化治理方式,加强综合执法,实现由线性纵向治理向交互联动治理转变。以市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专项组名义发出通知,督促各成员单位落实法定职责,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突出问题整治。
智能化治理。吸取各地安全事故教训,把智能化作为做好安全管理的突破口,通过技术手段提升安全智能管控能力。加强校车监控平台建设,完善定位监控、视频监控系统,实现校车实时定位、线路指示、超员超载、超速报警、上传监控视频图片等功能。
2020年4月21日,湛江市教育局到遂溪县开展校园安全检查工作。
常态化治理。湛江市教育局着眼未来,坚持教育为先,抓住重点时段、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积极开展防溺水、防性侵、防校园欺凌、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禁毒、网络素养等安全教育以及法治教育,推进各类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引导学生提升安全法治素养,努力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四化治理”的稳步推进中,今年以来湛江校园安全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今年以来,多次联合湛江市公安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开展校园安全督导,对县(市、区)、中小学校进行全方位督导检查,累计发现隐患119处,发出整改通知书39份,要求学校及时堵塞漏洞,加强薄弱环节整改,全方位加强校园安全防范。
目前,全市列入校车监控平台的校车数约占总数7成,争取年底前完成县级校车监控平台建设,推进校车实时动态监控网络全覆盖。联合公安、卫健等部门建立信息互通机制,推动数据联动、服务联接、治理联动,确保学生生命安全。
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连续5年近百万学生参加在线宪法学习活动。2020年依托安全教育平台开展“预防溺水”专题教育,全市共72万名学生和家长参与。今年秋季开学期间组织全市学校同步开展“看不见的危险”交通安全第一课活动,在麻章区开展“警企校联动”送头盔,“一盔一带”护平安活动,有效提升师生交通安全守法意识。
2020年9月11日,湛江市爱周高级中学开展《民法典》宣传教育活动。
立德树人 “五育并举”让未成年学生全面发展
“在江南,在江南,多寺的江南,多亭的江南,多风筝的江南啊,钟声里的江南。站在基隆港,想——想——想回也回不去的,多燕子的江南……”
这首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句,被湛江一中师生搬到了舞台之上。2019年,湛江一中经典诵读节目《春天遂想起》参加南粤校园中华经典诵读文化艺术节决赛,荣获中学组一等奖第一名、最佳创意奖。
这是湛江全面推进德育工程结出的硕果。一直以来,湛江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合理设计德育内容、途径,使德育层层深入、有机衔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及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湛江市教育局每年举办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已连续举办6届,累计有78个代表队2500多名师生参演。《英雄赞歌》获省文明办等单位举办“我爱你—新中国”经典名篇诵读比赛第三名。
湛江市教育局在做好德育的前提下,创新智育工作体系。市教育系统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深入实施“十百千”中小学“互联网+城乡一体化办学”行动;研究“5G同步课堂”的有效教学模式,打造智慧课堂、智慧校园、智慧教室;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技能竞赛,在2019年的第二届广东省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得省一等奖10人,位居全省前列。
湛江市二中海东中学开展消防安全和反恐防暴培训活动。
让学生享受体育锻炼,让高雅艺术走进校园,这是体育美育工作的题中之义——实施学校体育固本行动,湛江市教育局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强化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累计创建101所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和190所广东省校园足球推广学校。湛江市教育局深化学校美育教学改革,把美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各方面;加强美育师资培养力度,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全市8所学校加入“粤港澳大湾区小学音乐联盟”;经常举办美术作品比赛和展示活动,引导学生用画笔来讴歌祖国建设伟大成就。
为了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湛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开展校内、校外劳动实践活动,鼓励家务劳动,培养学生劳动情怀,引导学生在劳动中学会做事、在做事中学会做人。2020年全市中小学开展劳模精神进校园、劳动技能实践活动、劳动体验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的劳动实践教育活动,弘扬劳动美、赞颂劳动美,市区有31万多名学生参加系列劳动实践活动。湛江市教育局开展“美好生活,劳动创造”主题征文、演讲和朗诵活动, 1000多个作品参评,评出一二三等奖611个。
2020年湛江市“市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高中、初中、小学组)全市总决赛湛江市初级实验中学赛场。
教育平等 “四大工程”让孩子们有学上
学位牵动着千千万万家长的心,而学位建设工程则是真正的惠民工程。
湛江先后制定两期城区学位建设行动计划,其中第一期学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8个建设项目已基本完成。积极推动第二期学位建设五年行动计划79个规划项目建设。2016年以来累计新增城区中小学学位共4.39万个,全市学前教育学位7.22万个,市区房地产新建小区配建学校及幼儿园共43所。此外,县市学位建设也在同步推进。
让每一个孩子有学上,让每一个孩子不辍学。湛江持续推进控辍保学工程,建立健全“县(市、区)—镇(街道办)—村(居)委会”和“教育局—学校—教师”防辍工作管理机制。湛江市教育局依托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机制,及时、全面、准确掌握各地辍学情况,指导中小学校落实辍学学生登记、劝返复学和书面报告制度。
2020年8月16日,湛江一中培才学校在湛江市中小学德育基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活动。
湛江市教育局开展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工程,强化中小学三个学段教学质量监管,促进县域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2014-2018年,湛江市教育局实施“全面改薄”,累计投入18.53亿元,对1173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升级。2019-2020年,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全市累计投入6.22亿元,整体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和提升教育质量。湛江市教育局深化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制度改革,实行普通高中优质学位“指标到校”、市区“大学区”招生;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优化职业教育优质学位供给。
近三学年,全市共发放本市户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生活费补助15.3万人次,发放金额约4.9亿元——这是湛江实行重点群体关爱工程取得的一张漂亮成绩单。湛江坚决保障和维护妇女儿童教育权益,实现妇女儿童两个规划目标。全面加强对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困难儿童、学习有困难学生等群体的关爱帮扶,开展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核实安置工作,确保不让一个学生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