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师现场烹饪的金鲳鱼香气四溢,全球采购商在智能渔场模型前驻足询问,冷链物流车在冷库群前整装待发——6月19日,2025年第十一届广东国际水产博览会第二日,湛江向世界展示了一条完整的“蓝色产业链”。作为全球水产贸易的风向标,这场汇聚全球客商的盛会,将2万平方米展贸空间转化为水产全产业链的立体展示场。
欧阳泽 张锋锋 摄
“一条虾一条鱼一只蚝”
打造百亿级水产“航母”
步入湛江奥体中心水博会展厅
琳琅满目的冷冻虾、金鲳鱼和鲜生蚝
都散发着“鲜”气
吸引了
来自欧美、东南亚、中东等采购商的目光
国际采购商与参展商洽谈热烈
湛江对虾、金鲳鱼、生蚝等地理标志产品集中亮相让“一条虾、一条鱼、一只蚝”的湛江水产产业布局直观呈现。作为全国水产第一大市,湛江水产总量与总产值已连续20多年蝉联广东首位,年产值800多亿元,带动就业100多万人。
作为中国重要的水产养殖和加工基地
湛江拥有众多优秀的水产企业
它们借助水博会这一国际化平台
集中展示了自身的强劲实力与创新成果
广东海威集团展示了
湛江种苗养殖板块的三大突破
在广东恒兴集团展位
工作人员热情邀请观众
品尝应节新品荔枝虾仁
作为“中国对虾之都”
湛江对虾产业年产值达110多亿元
金鲳鱼产业同样引人注目
产品范围涵盖原条、淡晒、拉花类产品
以及预制菜系列产品
在“恒燚一号”深海养殖平台模型前
技术人员介绍:“这个有11个篮球场大小的移动渔场,可实现金鲳鱼、章红鱼混养,年产值超亿元。”
生蚝展区挤满品尝的采购商
湛江市生蚝产业协会首次组团参展
从鲜蚝到蚝制品琳琅满目
同时展示
“中国蚝都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成果
“近年来,湛江蚝产业持续发展,在全国知名度首屈一指。”湛江市生蚝产业协会会长王志德说。
湛江蚝海湾负责人梁栋说:“湛江蚝产业体量大,希望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擦亮‘中国蚝都’金招牌。”
欧阳泽 张锋锋 摄
深海智慧牧鱼
水产黑科技全球输出
展馆内
水产“黑科技”展区始终人头攒动
“湛江湾一号”
智能养殖工船的模型前围满观众
“它能自动躲避台风,靠太阳能和风能自供电,还能手机远程养鱼。”湛江湾实验室现场解说员指着双发电系统介绍:“年产2000吨东星斑,价值超3亿元。”
同样引人注目的
还有“湛农1号”海洋牧场平台
这个国内首个采用自主升降技术的养殖平台
六网箱设计
可根据风浪数据智能调节下沉深度
“台风来了,整个平台可以‘开溜’,再不会血本无归。”现场工程师幽默地说。
设备和技术的进出口
更是湛江水产企业
提升竞争力的核心引擎
在进口方面,水博会引入了国外先进的智能化养殖设备、高效的水产品加工机械以及前沿的冷链物流技术。港洋水产引入20余套国外智能制冷设备,建成万吨级冷冻库,年产能达5万吨,全流程SC标准管控确保产品从捕捞到餐桌的品质稳定。
湛江本土研发的
水产养殖网箱、环保型捕捞设备等
凭借过硬的质量和创新设计
受到外国市场的青睐
这些设备和技术的双向流动
推动湛江水产行业
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从湛江湾到全球港
国际资源“链”动水产升级
水博会作为连接国际水产资源的重要平台
正持续为湛江市场注入多元化发展动能
南美白虾主产国行业巨头空降,带来前沿养殖“黑科技”+顶级优质种苗;东盟水产加工协会等国际展团强势登陆,奉上风味独特的水产制品。
这些漂洋过海的技术干货与“味蕾炸弹”
不仅扩大湛江本地市场的“海鲜图鉴”
更精准对接了
消费者日益多元化的品质需求
湛江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国际优质水产资源的引入,不仅保障了原料供应的稳定性,更推动湛江水产产业从传统养殖加工向国际化资源配置的转型升级。
据了解
本届水博会汇聚了
来自国内外4000多家采购商
及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餐饮界人士
这些商家覆盖贸易商、连锁商超、
餐饮酒店、食品批发市场、
零售商、电商、团餐联盟、
个体经销商等全渠道资源
“无论是想进驻中国电商平台的外国品牌,还是寻求大型团餐合作的海外供应商,都能在这里精准对接优质资源。”水博会组委会有关负责人说。
位于南美洲西北部的厄瓜多尔已连续组团11届参加水博会,厄瓜多尔驻广州总领事馆商务参赞彭保罗表示,展会是打开中国市场的关键平台,通过展会能直接与中国大型电商平台和团餐企业交流,大大缩短了市场开拓时间。
越南参展商说:“这是我第三次来湛江参加水产博览会,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很好地开拓了中国市场,我们产品的销量也不断增加,我希望明年还能来湛江参加水博会。”
水博会为湛江水产企业
搭建了一个通向全球的桥梁
通过展示创新成果、拓展国际合作
湛江水产产业
正以崭新的姿态链动全球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