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就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行了部署。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将在南粤大地结出丰硕果实。
湛江是个农业大市,农村人口众多,如何用好战略机遇,描绘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画卷,实现广大农村地区的振兴发展?引发了湛江团代表们的热烈讨论,大家纷纷建言支招。
靓丽的南三镇砖窑村。记者 郎树臣 摄
“七大行动”推动湛江乡村振兴
今年1月初召开的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了《湛江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2018——2020年)》,湛江市在全国率先将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落地,擘画出了一幅美丽宜居乡村的壮美画卷。
“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打造一个美丽富裕文明的新农村。”省人大代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郑人豪表示,湛江是全省的农业大市,在乡村振兴中应该走在前列,湛江市将深入推进资源资产盘活、三产融合发展、综合环境改善、文明乡风培育、基层治理提质、致富奔康扶助、特色乡村创建“七大行动”,努力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打造广东经济新的增长极奠定坚实基础。
“我们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推动湛江发展的第四大抓手,一步到位发展‘六次产业’,真正实现农村脱胎换骨。”郑人豪表示,具体来说,就是将第一产业继续做大做强,通过就地深加工,转化为第二产业;依托滨海风景、田园风情、农业种养等发展休闲旅游业,发展第三产业,通过“1+2+3”,实现富民增收,让老百姓享受到乡村振兴实实在在的利好。
乡村振兴 要让农民真正懂农业
“在改革开放迎来40周年之际,党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改善农村面貌,与城市同步发展。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大量来自农村的人才为城市建设、国防建设、科技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什么我们却做不好农村的事情?”分组讨论中,省人大代表、市委副书记、市长姜建军抛出了一个问题,引来一番热烈讨论。
在听取大家的发言后,姜建军表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根本,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是关键。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就要从城市发展的成功经验中汲取营养,实现农村产业发展。
“农民种菜光给自己吃不是农业,种给别人吃才是农业,并不是农民就一定懂得农业,就像家庭主妇会做菜,但不代表她一定能当好厨师、开好餐馆。”姜建军用一个比喻指点大家开阔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要将有实力、有经验的市场主体引进农村,农民提供土地进行流转,发挥市场主导作用,由市场主体根据市场需求以销定产开展生产,农民通过培训就地转化为“农业工人”,以产业带动农民增收、集体增收。
姜建军指出,政府不能大包大揽,要做的是提供政策、创造条件、做好服务,培育发展市场主体,产业兴旺才有着力点、才有希望,才能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其他要求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规划先行 解决有新屋无新村问题
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阮日生表示,过去五年,广东省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非常显著的发展成就,但也应看到,农业农村的投入欠账仍然较多,“三农”发展水平与广东经济大省的地位不相称。与城市、城镇相比,村庄规划之后,住房建设无序,有新屋无新村,交通、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乱象丛生,和江苏等新农村建设走在前列的地区相比,广东的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2018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十分有必要。
“要想解决‘有新屋无新村’的问题,一要体现政府管理,二要突出规划引领。”阮日生建议,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宅基地的审批管理,高起点、科学、合理地规划好村庄建设,确保新房建设整体美观、有序,做好绿化、交通、排污、垃圾收集等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让乡村真正变得美丽宜居。他还建议,省人大要加快新农村建设领域的立法步伐,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法治保障。
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省人大代表、雷州市南兴镇委书记唐文波一直在基层工作,他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引发热议,基层干部、群众都持热烈欢迎态度,希望能通过一些实实在在的发展措施实现农村振兴发展。
哪些是乡村振兴的当务之急?唐文波认为,首先是要做好乡村发展规划,避免无序建设,加强建设管理。同时要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并且要做到高质量建设。他以农村道路为例说明,有的地方农村道路短短几年间翻修好几回,问题就在于建设标准太低,对财力、人力、物力造成了浪费。
农村居民医疗保险是唐文波十分关注的话题,他表示,在农村因病致贫的现象并不鲜见,大病医保的征收模式、参保形式、参保范围等都应进一步优化,要让不幸得大病重病的农民能得到有效治疗,更好地发挥医保作用。
真金白银推动雷州半岛现代农业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第一句就是‘产业兴旺’,建议要贯彻实施《广东省雷州半岛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推进雷州半岛现代农业发展。”省人大代表、广东茗皇茶业种植场场长李丹表示。
李丹建议,希望省能加大对湛江现代农业发展的“真金白银”的支持力度,让《广东省雷州半岛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更好地落地,在雷州半岛农产品初加工与精深加工项目协同发展、增设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安排专项补助资金推动甘蔗机械化建设、培育生态休闲农业知名品牌、建设特色全产业链创新示范基地等方面,省财政给予更多的资金支持。
“通过实施这些重点项目,可加快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逐步提升生产效益;加快壮大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业效益与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提升雷州半岛农业现代化进程。”李丹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