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起了的路灯照亮了上千名学生夜归的路、全镇最后一个不通硬底化道路的自然村结束了几十年走泥路的历史、小学图书室和青少年活动室让乡村小孩的假日更充实上进、黑山羊养殖基地让村里有了与市场对接的扶贫产业,贫困户脱贫奔小康有了“灯塔”,有了方向……
早春三月,阳光明媚。记者走进南三岛滨海旅游示范区南三镇灯塔村,一路感受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初具规模的扶贫产业项目,感受村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精神面貌,还有精准扶贫政策给这个海岛乡村和村民带来的点滴变化。
黑山羊从灯塔村走向市场
水草丰茂、树木青翠。两个蓝色铁皮大棚映入眼帘,走进大棚,黑山羊“咩咩”地叫着,“羊管家”将精料倒进食槽,羊头攒动,纷纷探出羊圈争食。这里的羊圈有点特别,羊住在半空中的棚屋,空气流通,环境卫生,粪尿掉落地面,收集起来便是肥料;这里的羊种也不寻常,是引进努比亚羊与本地黑山羊杂交出来的品种,市场价值高。
这样的黑山羊养殖基地,在灯塔村已经建成了两个。这些基地是广东名羊食品有限公司联手扶贫工作队在南三镇打造的特色产业扶贫项目,如今已成为一张闪亮的扶贫名片,不仅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篮子”,还带动了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实现增收脱贫。
灯塔村按照“一村一品”要求,稳步发展黑山羊养殖特色产业,先后筹建南三区富湾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新灯光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好黑山羊养殖项目,推动扶贫产业规模初步形成。
在建设黑山羊养殖基地时,灯塔村善于盘活资源、开源节流——充分利用当地一所废弃了十几年的小学的基础设施,将校舍改造成羊圈,节省了大部分的基建投入,且让扶贫项目加速上马,发挥效益。
灯塔村产业扶贫之所以能交出一份漂亮答卷,要从2016年说起。
海岛渔村迎来了扶贫队
临海、人多、地少,这就是灯塔村的基本“村情”。
该村位于南三镇东南部,耕地面积仅有3200亩,村民以农业种植、捕鱼打捞、外出打工为生,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是贫困户较多的村庄。加上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产业落后,基础设施差,贫困户较多,脱贫任务艰巨。
2016年5月,共青团湛江市委员会牵头,联合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加工所、湛江卫生学校向灯塔村派驻了驻村工作队,动员140多名党员干部职工与139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
开展帮扶以来,驻村工作队一直在寻找切合当地实际的产业项目,以促进就业、增收脱贫。经过实地考察,组织农业专家调研论证,工作队发现,灯塔村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适宜多种作物种植,饲草料资源丰富,开展大规模养殖将大有可为。
经过一番市场论证,在团市委的“牵线搭桥”下,灯塔村成功与我市农业龙头企业广东名羊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引进黑山羊生态养殖基地项目。
该项目以圈养为主、放养为辅,形成集约化生产格局,采取“龙头企业+养殖基地+贫困户”的模式——灯塔村出资建设基础设施及支付地租,使用扶贫资金购买种羊、建设养殖基地,选拔贫困户到企业学习养殖技术;企业雇请贫困户当工人、提供先进养殖技术支持并以保底价格回购销售黑山羊。双方合作让灯塔村获得不少于投资额12%的项目收益分红给灯塔村。
除了集体经济“大项目”,同时,扶贫工作队按照镇政府指导,推行“一户一产业项目”帮扶措施,帮助部分贫困户自主发展养猪、养羊、养虾等种养业50多个户产业项目,收益可观。
贫困村迎来华丽转身
路好走了,夜归的路不再黑暗,孩子们有了读书运动的好去处——说起扶贫队带来的直观变化,灯塔村党(总)支部书记陈土宽如数家珍。
2017年,团市委牵头三家帮扶单位统筹资源,投入40多万元自筹资金,修通了天九庞村1.2公里硬底化村道,全镇最后一个不通硬底化道路的自然村结束了几十年走泥路的历史;筹集30多万元开展亮化工程建设,为全村安全出行建设路灯约200多盏,2018年春节起,通往镇区的7公里路边树起的路灯,照亮了附近3所中小学学生和上万名村民夜晚归家的路;灯塔小学图书室和灯塔村青少年活动室建设落成,假日期间和课余时间村里小孩有了学习、娱乐的好去处。
在产业帮扶的同时,扶贫工作队多渠道进行帮扶——举办种养和技能培训班,引导有劳动力贫困户外出转移就业95人;全村393名贫困人口全部落实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帮助患重特大疾病贫困户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对符合条件的低保家庭313人全部纳入低保范围给予政策性保障;开展扶贫小额贷款工作,帮助有意愿发展种养业贫困户获得每户上万元的小额贷款。
扶贫更扶志 老乡奔小康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灯塔村贫困户卢土君还记得,没有在党委政府和扶贫工作队的关心和资助,他一家人很难建起新房。
在扶贫工作队的扶持下,卢土君在村道旁的池塘搞起了肉鸭养殖业。了解到他的创业资金紧缺的情况后,工作队主动为他申请了1万元扶贫贴息贷款。
随后,卢土君还得到扶贫产业资金资助,用于购买鸭苗和饲料之余,他还决定扩大投资,自筹资金建肉鸭养殖场,年肉鸭养殖规模4000多只。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养殖场每年都出产肉鸭多个批次,利润可观。如今,他两名子女的入学难问题也得到解决,除了每年每人获得3000元的教育生活补贴,团市委还将其纳入“南粤会亲”行动,联系热心市民帮扶资助。
扶贫工作队“扶”起了灯塔村的集体经济,更“扶”起了贫困户的志向。卢土君说:“凡事要靠自己,政府愿意帮助我们脱贫是好事,但我更应依靠自身努力脱贫致富。”
“在扶贫工作队关心和社会各界支持下,灯塔村一定奋发有为、苦干实干,开创出灯塔村发展新局面,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小康灯塔。”灯塔村干部信心满怀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