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上午11点,遂溪县建新镇那仙中村的贫困户卢惠芳,准时下班,从离家1公里的那仙火龙果种植基地骑着自行车往家里赶。天是瓦蓝瓦蓝的,晚春和暖的阳光洒在她身上。
家门口上班 打开脱贫新模式
带着几个孩子的单身母亲卢惠芳,过去靠在周边村庄零散帮工为生。现在,她每天上午和下午在种植基地各上班4个小时,每月能拿到2000多元的收入。
中午时分,卢惠芳回到新盖的房子门前,开门后,麻利地掐着通心菜,切着肉,准备午餐,还给即将放学的孩子煎了个荷包蛋。邻居闻声向她打招呼,拉扯些家常。随着炊烟渐散,卢惠芳坐在椅子上略歇。桌上有肉有菜,邻里有说有笑,新的生活让她倍感写意。
新房子是去年在精准扶贫中盖起来的,政府补贴了4万元。让她更开心的是,还就近安排了上班。每天按时上班,每月按时发薪。在她眼里,现在当上了“正式工”,再也不用在附近隔三差五地为找零工而奔波了。
精准发力 产业扶贫立竿见影
和卢惠芳一样,每天在村旁的种植基地上班的还有那仙村周边的18名贫困人员。他们每天上午7时至11时,下午2时至6时准时在岗,每天能挣80元。而提供就业的那仙火龙果种植基地,是佛山乐平镇政府、三水工业园区和湛江市畜牧局推动的精准扶贫项目。由村庄和广东美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火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打造现代种植产业,不但给422名贫困家庭人口带来分红,还带来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村里负责将原先低产值的农地通过流转连片,公司按每年800元每亩的价格租下,成立火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以产业扶贫资金入股,在8年的合作期间,公司不但返本分红,还提供总报酬额可观的劳务就业机会。
在这种“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新型合作模式中,精准扶贫效果立竿见影。按入股金额的8.075%,入股的贫困户每人每年可获810元。同时,种植基地还带来每亩每年约3000元的劳动岗位。
据建新镇委书记黄晓毅介绍,首期种植的火龙果有400余亩,现在已扩展到三大片共700余亩,近期还将扩展到1000亩。“按1000亩算,每年将提供总额300万元的劳务费,对贫困户脱贫意义巨大。不少乡村贫困家庭,致贫的原因除了缺乏劳动技能外,还受各种琐碎家务所限制,如照顾家中病老幼儿,无法外出务工,这种就地兴办现代化扶贫产业项目的做法,恰恰解决了这一难题,可谓精准发力。
以卢慧芳一家为例,除了人均810元的年分红外,按基地里的全勤薪酬算,每年还给她的家庭带来2万多元的劳务收入,总收入肯定超过3万元。
现代农业 实现增收促脱贫
23日上午,那仙火龙果种植基地里,红土上覆盖着黑色的除草膜,模块化的农地上,整齐竖起水泥攀柱,火龙果苗长势茁壮。平整的机耕路纵横穿插,水泥攀柱之间拉设了通讯电缆般大小的PVC自动喷灌网络,水掣一开,水雾喷涌。黑色的防草膜覆盖的地面上,极为干爽,工人踏膜劳作甚至连泥巴也不沾。据介绍,这种覆膜技术还能减少农地水分蒸发,在低温天气减少土温下降幅度。
“在这里上班,是现代种植工人,和传统的农民相比,劳作强度低多了。”据在现场劳作的工人介绍,传统的翻土等强度大的工序,基本实现机械化,由于采用了覆膜技术,免去了繁琐的日常锄草,现在相对清闲。到收获季节将迎来农忙,到时需要加班,公司管理规范,会发加班补贴。
新的工作模式启发着劳动者,他们不时提出创新建议。现在,那仙火龙果种植基地里,水泥攀柱下,种上了香瓜。巴掌大的绿叶随风颤动,上面开着黄花,底下的瓜蔓,结出了连串的小香瓜。同样面积的农地,实现了产品的增值。
与此同时,刚列入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公示名单的建新镇,也在谋划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不断提高当地的村民的收入和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