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
东莞非遗墟市粤港澳城际联盟成立
暨2020东莞龙舟月
万江龙舟文化季活动启动仪式
在东莞市万江滘联起龙广场举行

作为其中系列活动之一
湛江此次有两个非遗项目
参加东莞非遗墟市粤港澳城际联盟专场
分别为
湛江海味月饼制作技艺湛江流沙珍珠制作技艺
来自雷州半岛的相关产品
亦大受消费者青睐
吸引了众人驻足观看和购买

2019年6月25日,为响应人文湾区建设的时代诉求,成立了 “东莞非遗墟市粤港澳大湾区城际联盟”。联盟成员单位扩大到包括香港、澳门及广东省内14个城市。
2020年5月30日的启动仪式上来自湛江、汕头、梅州、汕尾、茂名、潮州、揭阳七个城市非遗中心代表人获颁牌匾,正式加入东莞非遗墟市城际联盟。
东莞非遗墟市联动全省21个地级以上城市,成为粤港澳文化交流和文化融合的崭新平台,湛江海味月饼制作技艺、湛江流沙珍珠制作技艺等21个非遗项目在东莞集中亮相。
湛江流沙珍珠制作技艺

流沙珍珠是通过利用天然港湾人工养殖的,经过孵化、养殖、植核、育珠、采珠、加工六个工序形成的珍珠产品。流沙珍珠的采集历史悠久,宋代已有“假珠”进行人工养殖珍珠,到了明代发展成海水珍珠的养殖(是以某种物体植入背角无齿蚌的外套膜与贝壳之间,使其形成珍珠)。此后历代帝王都把雷州视为珍珠的主要产地,把珍珠列为贡品,至今仍存明代流沙珍珠采集遗址。
1973年,珍珠养殖场成功试验出低温体外贴片插核新方法,率先在生产上使用PVP处理小片科技成果,并培育出马氏珍珠贝父体和母体杂交的第一代新品种。流沙湾畔的海水珍珠贝苗年产量约占中国的90%,海水珍珠年产量约占全国的70%,海水珍珠年加工和出口量约占中国的90%,出口至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南珠中心。
流沙珍珠制作技艺于2013年列入湛江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湛江海味月饼制作技艺

该制作技艺始创于1866年,主要分布于湛江市赤坎区。海味月饼以湛江特产海味虾米作为主打馅料,配以自然椰丝、地道蔗糖等本地食材精制而成。其制作过程主要有选、炒、拌、搓、打、烤、包7道独特传统手工工序,具有选料精优、制作精巧、配方独特、海味浓郁的特点。
湛江海味月饼是百多年来湛江沿海渔民百姓的传统食品,具有吸纳性和包容性,是一种文化的表现和传承,其制作技艺于2017年列入湛江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