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细雨绵绵,雷州市雷湖文化广场人头涌动,热闹非凡。当天,该市在这里举行节后第一个大型招聘会,吸引该市千余名市民及农村贫困人口前来应聘,其中现场达成就业意向有500多人。(据2月26日《湛江日报》)
用工市场供需两旺是大好事一桩,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湛江经济发展呈现出稳健向好的态势,也为发展新常态注入了持续的正能量。
从报道上看,“挑剔”二字生动勾勒出我市劳动力市场的真实生态。对用工企业来讲,对专业技能、用工要求更为挑剔,更加偏爱有技术、懂业务、肯吃苦的高级技工和管理型人才;就求职者而言,对就业环境、发展空间愈发挑剔,选择就业已由“求生存”向“求发展”转变。
从劳动力市场的新变化中,我们看到了企业转型发展的新动能、求职者理性就业的新追求,无疑会形成一种“倒逼的力量”。这起码对应着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是“倒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发展新常态下,随着“人口红利”逐年递减,依靠低成本劳动力获利的生产方式已经走到尽头。而且,如果工作劳动强度大、人文环境差、行业口碑不佳,也只能“望工兴叹”。于此而言,广大企业不仅要立足当前,用“待遇留人”、“情感留人”、“环境留人”、“事业留人”来“筑巢引凤”、留住人才,更应着眼长远,以落实供给侧改革的新要求来推进科技换芯、机器换人、电商换市进程,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中“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另一方面是“倒逼”求职者加快素能提升。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只有不断地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本领、增长新才干,人人拥有一技之长,个个掌握一专之能,才能受到用工单位的重视和厚遇。这就要求求职者必须更加注重自我提高、本领提升,不断增加就业“资本”、增强求职“底气”。毕竟,企业是不会录用派不上用场的员工的。
毋庸置疑,这种“倒逼”的力量,对产业发展、就业模式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对政府职能部门来讲,不仅要搭建就业供需平台,而且应从让劳动力素能与市场用工需求相匹配入手,有针对性地开展技工培养、技能提升等工程,使求职者更好地适应企业转型升级的新要求。
一言以蔽之,如何让招工新常态下形成的“倒逼”力量转化为持续的发展正能量,对用工企业、求职者和政府职能部门都是一种新考验,必须顺时应势,积极作为,尽快把功课做在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