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新银沙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登录 登录

新银沙

>★★★★★★★★★★★★★★★9.3阅兵进行时。。。。。。。。。。。★★★★★★★★★★★★★★★即日起本平台各频道免费开放★★★★★平安湛江!--新银沙全力打造全新的湛江高端服务窗口,建立湛江智慧城市生活三层架构。提供企业、单位、农商户建立对外宣传平台网页,集微信小程序,公众号为一体,助建立独立平台,对外宣传推广,提供交易保障!提供最先进的网信化服务,集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式服务!让湛江更好展现新时代大数据服务!为湛江促进区域行业向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发展!---新银沙xinyinsha.com --湛江新银沙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平台登录!湛江地区最专业的生活门户服务平台!集城市资讯 直播 点播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商城 店铺 分销 秒杀 拼团 新零售 O2O线上下结合 商圈 分类信息 房产 活动 相亲 交友 婚恋 问答 预约 装修 招聘 微信红包 找工作 找房子 网上逛街 找优惠 上门服务 装修 招聘 二手车 培训为一体!扫二维码进驻体验全新的人工智能区块链式智能服务平台!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新银沙湛江本地人的生活服务平台!新银沙以原湛江碧海银沙为载体,推出全新的湛江生活门户服务平台,以整合湛江区域资讯、分享生活、便民服务为一体的城市化客户端,持续整合本地生活、旅游、房产、人才、娱乐、交友 相亲 婚恋等服务为一体,以云平台、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为您提供全面的贴心服务!!

湛江:胸怀“国之大者” 提升耕地保护质效

2023-06-26| 发布者:站长| 查看:662138| 评论:0| 收藏

6月25日,第33个全国“土地日”主场活动在江苏南京举行。在活动现场,浙江省分享了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动“千万工程”提质增效的典型经验;江苏、山东青岛介绍了当地节约集约用地实践探索;湖南、广东湛江介绍了当地耕地保护有关情况。本期推出广东省湛江市耕地保护的实践探索。

胸怀“国之大者”

提升耕地保护质效

湛江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是广东省第一耕地大市,全市现有耕地面积627.2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五分之一以上。近年来,湛江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及关于耕地保护重要论述精神,落实广东省“卓粤·自然”耕地保护等工作部署,2022年耕地面积比2021年净增加6.82万亩,助力全省实现年度耕地总量净增加,牢牢守住了耕地红线。

实施“一把手”工程,压实“责任链”

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层层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市党政领导班子全部挂点县(市、区),并成立督导组分片区全覆盖督导,做到工作落实情况“每周通报”。近三年在全省地级以上市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中均居全省第一方阵。

健全耕地保护机制,把牢“监管关”

一是“立制度”源头疏。出台《湛江市农村宅基地和住宅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湛江市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农转用和未利用地转用审批工作指引》,引导农民依法依规报建,源头疏解违法占用耕地建房问题。二是“长牙齿”措施堵。在全省率先出台《违法用地管控与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对于违法占用耕地整治不力的镇街负责人,由纪检部门严肃问责;2022年新增违法占用耕地面积比2020年下降73.8%。三是“全天候”动态管。建立市县镇村四级田长和网格田长制“4+1”组织体系,开通田长巡田APP加强巡查,依托自然资源综合感知服务系统实现耕地常态化动态监测及处置。

有序推进复耕复种,提高“利用率”

实施“市级统筹、县镇主责、村级主体”机制,结合推进土地“三权分置” ,推动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提高耕地利用率,保证耕地实至名归。2022年投入资金6966万元加大奖补力度,近三年累计完成连片15亩以上撂荒耕地复耕复种19.55万亩。湛江坡头区将零星撂荒地进行整体推介、连片发包,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承包流转,一个月时间盘活3万亩撂荒耕地,昔日“撂荒地”变成“聚宝盆”。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扩大“标准化”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突出重点、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分期建设,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构建规划布局、建设标准、组织实施、验收考核和上图入库“五统一”的工作格局,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近三年,湛江建设高标准农田79.15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66.92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七成以上;雷州东西洋28万亩连片水田基本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覆盖,被誉为“广东粮仓”。

创新耕地轮作模式,提升“产出值”

实施“广东·黑龙江合作稻—稻—薯高效生产新示范”项目,合作推进“北薯南种”,创新开展“稻—稻—薯”轮作,将一年两茬的水稻收获之后,在原本冬闲的水稻田里种植马铃薯,既有效盘活了雷州半岛丰富的冬闲田资源,又提高了耕地肥力、增加了种植收益。2022年,“稻—稻—薯”种植面积5.5万亩,一年三熟的“稻—稻—薯”模式,每亩利润增收近2500元。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全部评论(0)

便民电话

更多››